安徽新媒體集團王騰:
用新媒優勢 破“空間困局”
“記者書記”檔案
王騰,男,1978年1月出生,農學學士,主任編輯。1999年11月,加入并參與創辦安徽商報。歷任安徽商報社政法記者、新聞中心副主任、總編室主任,安徽新媒體集團電子商務中心副總監。現任安徽新媒體集團全資子公司安徽文匯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法定代表人),2017年4月起掛職擔任安徽省靈璧縣朱集鄉湖光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
時間回溯,2017年4月27日,從那一天起,我和我的兩位戰友組成的安徽新媒體集團駐村扶貧工作隊,就把身影定格在了安徽省靈璧縣朱集鄉湖光村——東經117.44°,北緯33.85°。
湖光村位于宿州市靈璧縣朱集鄉西3公里處,全村轄6個自然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8戶573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3.9%;基礎薄弱,2016年以前村集體經濟和產業近乎“0”,是遠近聞名的貧困落后村。近半人口外出務工,留守群體老齡化、婦孺化、空心化。在脫貧攻堅戰役推進中,如何讓外出務工群體聚焦家鄉,如何讓留守群體同頻共振,形成凝聚力和戰斗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精準扶貧,產業先行。駐村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產業調研與謀劃。整合現有資源,因地制宜擴大產業發展空間。擴產業,促就業;集體有收入,群眾有工資。湖光村才有生機活力,鄉村振興才會有源頭之水,行穩致遠。
“俺得去上班了,俺得去看看責任區內干不干凈”。這是朱集鄉劉露經常說的話。由農民到工人,由貧困戶到扶貧小組長,由扶貧小組長到自強突擊隊總監督員,她的轉變是湖光村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的一個縮影。
劉露本有致富的能力和勁頭,只是由于家庭的變故和暫時的疾病使她深陷貧困“泥潭”,這就像當時貧窮落后的湖光村。只要對她精準施策,只要在湖光村推進脫貧攻堅,她的生活可以變好,湖光村可以脫貧出列,走向鄉村振興。
王騰(右一)入戶走訪貧困群眾
2018年,駐村工作隊以光伏發電產業收入分配調整為契機,以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為目標,圍繞環境衛生整治,會同村兩委創新思路多元設計、系統開發公益崗位,組建環境衛生自強突擊隊。湖光村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開發環境衛生公益崗位達35個(含2名村部衛生管理員),崗位薪資從村光伏產業收益中支付。
同時,針對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的現實,駐村工作隊利用新媒體人的優勢,建設運行“美好湖光”微信公眾號、組建“天南海北湖光人”微信交流群,嘗試打造面向全體村民的發展聚焦平臺、傳播發動平臺和黨建宣傳平臺,探索改變扶貧工作的“空間困局”。對于沉寂已久的鄉村來說,脫貧攻堅戰也是一次激發全體村民發展自信和美好家園建設熱忱的契機。
湖光村羊肚菌育種基地就是在這種“空間困局”被打破的背景下建立起來的。
剛開始,這個基地的負責人在外地和其他人合伙種植羊肚菌,通過關注“美好湖光”微信公眾號了解了家鄉的巨大變化后,有了回家發展的想法,便在“天南海北湖光人”微信交流群找到村干部說了想法和思路,于是我們一拍即合。
王騰(右)調研羊肚菌種植
2018年9月,經過我的積極申請,安徽新媒體集團捐贈3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為湖光村建設大棚。同時創新模式,采取村集體與種植帶頭人合作的方式,試驗種植羊肚菌,當年一期試驗種植就取得成功。
2019年4月,我專門邀請安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動物科技學院的4位教授和博士來村調研指導特色產業發展。經專家現場評估,部分羊肚菌育種工藝屬于實踐創新。當年9月,湖光村羊肚菌育種基地正式建成并投入運營。目前,基地已向江蘇、山東等地客商預售100畝羊肚菌種,收入45萬元,今年基地預計示范種植50畝羊肚菌(含野生種植),預計產值100萬元。
經過我們不斷摸索和思考,湖光村逐步確立了因地制宜、立足種養、打造特色的產業發展思路。注重充分發揮致富帶頭人的引領和示范作用,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帶動發展本地產業。
目前,養殖業方面,湖光村眾興養殖專業合作社作為靈璧縣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產業效益穩步提升,合作社帶動周邊群眾養牛達百余頭,其中幫助帶動一戶貧困戶養牛40多頭,示范引領作用有效發揮。湖光村扶貧工廠租賃企業興盛服裝廠,在向村集體年繳租金2萬元,為務工建檔立卡戶安排工資3萬余元的同時,村內小型服裝加工點不斷聚集,從事服裝加工的村民不斷增加,帶動效應初顯。
貝栗南瓜豐收后的喜悅
此外,我還積極利用校友資源,聯系對接新三板上市企業,訂單種植經濟利潤較高的貝栗南瓜。目前該項目已實驗成功。未來,或許可以推動湖光村種植格局的較大變革。
三年間,湖光村集體經濟收入從0元到超過50萬元。三年間,我和我的戰友們用腳步丈量湖光的點滴變化。三年間,我們和全體湖光人一起追夢美好湖光。
我喜歡在暮色四合的時候,站在湖光村村部門口的水泥路上,看著廣闊的皖北平原。若是冬天,一枚灰蒙蒙的太陽,掛在北方直棱棱的樹枝上,映著遙遠的地平線,安靜、蒼茫又大氣。若是天氣好的夏天,殘陽如血,給對面那棵白楊的綠色葉子鍍上一層金邊,暑氣漸消,在服裝廠和羊肚菌基地上班的村民三三兩兩地走回家,總愛和我打聲招呼,聊幾句家常……
我想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